Mar 23rd, '14, 22:14
觀察:社運世代父母子女的「薪火相傳」
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更新時間 2014年3月2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6:08
舉著標語牌的年輕示威者
參與示威的學生和年輕人很多是受到了家人們的支持。
台灣這次的佔領立法院的行動,網路世代妥善利用資源與當局周旋,有許多都是取自上一代的經驗。
佔領立法院行動的民間團體,主體不可否認是學生,但是也有醫生、學者、其他行業的民間人士參與其中。
科技的一群
這群網路世代的年輕人,懂得如何利用手機網路、各種移動裝置,通過Facebook之類的社群網站組織行動、號召人力、分配任務。
他們甚至知道在為數眾多的支持者聚集的時候,每個人都利用移動網路打卡、發照片、錄影(錄像),網路可能會不堪負荷,因此還傳送不需要一般網路的通訊軟體(軟件)給參與者方便聯絡。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學校的老師、家裏的父母、配偶、男女朋友不「親情喊話」,要抗議者早點回家?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20多年前的「野百合學運」中找到答案,1990年3月中,數千名台灣學生在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前廣場示威。
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還沒有廢除的當時,學生的做法也曾被形容是「造反」,而他們的訴求就是廢除前述、被當時國民黨政府用為實施戒嚴依據的這個條款,還有就是「廢除萬年國會」等等。
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以對話的方式,以學生的訴求為動力,後來不但成功地廢除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順利地改革了絕大部分不需改選、代表中國「淪陷地區」民意代表的國民大會和立法院。
為人父母
當年曾經被形容是「左派」(那個年代等於當是國民黨政府所稱的「共匪」)、「搗亂分子」、「破壞社會安寧」的這些大學生如今大多也已經為人父母或是為人師表。
他們不再像前一個世代那樣禁止子女或者學生挑戰當政者,甚至願意作為示威者的後盾,所以父母可能在下班之後,到抗議現場為子女送吃、送喝、送衣服,而且一般可能會多送一點,讓子女可以與其他參與者分享。
有些為人師表的老師、教授則是鼓勵學生參與,並把行動視為教學課程的一部分,要不就是站到台上發言支持學生、與學生一起靜坐、喊口號。
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不少所謂的「開明老爹、老媽」,他們除了提供「補給服務」之外,還會把自己當年參加學運的經驗告訴自己的子女,例如如何躲避警察、如何觀察情況的變化。
有些家長還會在口號、標語文字上幫孩子出主意,據說這是社運當中比較容易會造成家長與子女爭執的一大問題。
「以你為傲」
作為父母,他們自然會擔心子女的身體和安全,但是「自己當年也有示威抗議的前科,能夠了解孩子們的心情」。
有的爸媽甚至在臉書特別發帖,對自己的孩子參與行動表示「驕傲」、「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這幾年,台灣的社會運動時常被人稱道,稱讚「有人會在會後打掃」、「有組織」、「有紀律」、「政黨色彩不明顯」等等。
能夠發展到如此的地步,也是多年經驗的累積,從90年代的社會運動,現在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的行動會被外界、敵意媒體「用放大鏡檢驗」。
或許年輕人的抗爭,會讓人擔心「變質」、「變調」,但是就目前看來,有家長和老師們的陪伴和經驗的傳承,似乎這股力量雖然還在繼續磨練,但是已經越來越成熟、能量也越來越大。
-----------------------------
台灣佔領立法院學生與官員對話無交集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4年3月2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08
江宜樺(中)同佔領議場學生領袖對話
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周六到立法院外同佔領議場學生領袖對話,但此一公開對話雙方沒有交集,佔領立法院的抗議仍在持續中。
馬英九不接受學生與他公開對話,也拒絕回應學生提出的三項具體要求,抗議學生們因而在周五宣佈擴大抗爭。江宜樺周六的到場是馬英九政府五天以來首次與學生面對面接觸。
周五曾傳出當局即將動用防暴警察驅離學生。江宜樺到場時先對學生說有關當局凖備要用催淚彈對付學生,或是已通知醫院凖備救治大批傷員等都是謠言。
與江宜樺在立法院出入口公開對話的台大研究生林飛帆,對他當面提出了退回服貿協議,以及立法監督兩岸簽署的協議,但江宜樺都拒絕接受。
這一對話僅持續了數分鐘。江宜樺在說到這兩個議題不僅涉行政院,也關係到總統馬英九時被群眾高喊「馬英九出面」而打斷。官員最後在是在群眾喊著退回服貿協議與馬英九出面的抗議聲中離開。
持續抗爭
學生們周五宣佈擴大抗爭包括將包圍國民黨黨部,但以周六BBC中文網記者看到台北市的狀況來說,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僅少數學生在當局架起的鐵絲網前靜坐,數萬抗議民眾與學生仍集中在立法院的四周。
在台北以外的台灣其它縣市國民黨黨部抗議者則開始聚集,台灣南部第一大城市高雄的國民黨黨部外,周六午後聚集了數百名靜坐示威者。
這場以學生為主體的佔領立法院行動,場外的聲援者許多也是學生。在目前台灣的各級學校都還在上課的情況下,有個別大學的學系宣佈暫時停課聲援學生。
台北大學社會系對該系學生宣佈下周將停課一周另行補課,該宣佈說「若政府提前反應民意,逐條審查,佔領立法院告一段落,則請回校上課」。
另外由數十名大學教授共同組織在立法院外對學生與民眾開課的「民主教室」,則持續以其專業向人們說明為何反對服貿協議及其審議過程。
周六這些大學教授的課表,議題包括了「服貿、遷移與勞動」、「代議民主的少數與多數」等等。
台港聯結
給學生與群眾在街頭授課的,除了來自台灣各大學與中研院的教授,也包括了香港理工大學學者,其課程則是「香港經驗:媒體與言論自由」。
雖然台灣當局一再宣揚服貿協議好處,但香港簽定類似服貿協議的CEPA先行經驗,被台灣民眾引為為戒。立法院外抗議者的一則標語說「今日的香港,明日的台灣」。
台灣學生對於服貿協議的抗拒受到一些香港學生及網民支持,包括杜汶澤、何韻詩、黃秋生等香港演藝人員,也通過社交網站聲援。
這些表態支持台灣學運的香港演藝人員受到來自中國大陸網民大量批判,何韻詩在其臉書則回應說演藝人員是賣藝的,不是賣良心的,「正在為自己相信的事情奮鬥的同學們,請繼續加油」。
-----------------------------
台灣佔領立法院學生表示將擴大抗爭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4年3月2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06
防暴警察與學生發生衝突
防暴警察與學生發生衝突
台灣佔領立法院的學生在要求與總統馬英九對話不被理會後在周五(21日)表示,即將擴大抗爭行動。
學生們除持續佔領立院外地方,也呼籲聲援者包圍台灣各地的國民黨黨部。
學生領袖林飛帆在宣佈擴大抗爭時說,五天過去,台灣總統馬英九仍然不理會人民訴求,已失去了總統的統治正當性。
目前在立法院議場內的學生估計有數百人。從周五晚間學生們要求外界支持提供的蛙鏡數目來看,人數大約在三百人左右。
學生們請求支持提供蛙鏡是為了對付警方可能對他們發射催淚彈的情況。在周五晚間七點左右學生們通過網絡的實時播放,表示防暴警察正在集結中。
警察驅逐?
從馬英九被指不理會學生要求,及其即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親信金溥聰稱佔領立法院行動為暴力不能容忍,這些都被認為是有關方面打算動用防暴警察強力驅趕學生的跡象。
從全台各地被調動到立法院的防暴警察雖然在人數上對佔領議場的學生有絕對優勢。不過在立法院外聲援學生的群眾的數目有所增加。周五隨著情勢變化,民進黨也號召動員,人數目前估計已達數萬人。
這場原本由公民團體在立法院外的抗議,升級到佔領議場的激烈抗爭。現在有擔憂防暴警察會激烈對抗。
擔心及反對動用警察武力驅逐學生的,罕見地包括了警察組織「警聲會」等。「警聲會」及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承武具名向台北地方法院控告台灣總統馬英九。
劉承武指出,「警聲會」得到的信息是當局將在今晚動用警力驅趕抗議學生。他說,當局已經預見到強制驅離會有重大傷亡,若馬英九仍下令驅離,導致傷亡,將在他卸任後追究他的傷害罪及殺人罪。
此前,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在20日上午受訪時曾經表示,保護學生安全為主,不會強制驅離。
國民兩黨
除了警察組織罕見的反對鎮壓外,台灣超過七成民意認為服貿協議必須逐條審查。
在此情況下,國民黨內對馬英九的立場也不見得完全贊成。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立法院長王金平不出席馬英九早間召開的會議,併發表聲明要求馬英九傾聽民意。
另外,也有國民黨籍有意參選市長的立委表態,支持服貿協議必須逐條審查。
台灣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對於學生們的抗爭則持續聲援。黨主席蘇貞昌說,這次學運是學生的自主行為,該黨完全尊重支持。他並呼籲馬英九應該回應學生要求,誠意解決問題,讓事件和平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