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港澳反支殖新訊
Post a reply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18:55

9-4-2010

香港《東方日報》

香港陷暴動邊緣


香港社會不再和諧,爆暴動的危機逼近。中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亞太研究所昨公布每兩年一次的「香港和諧社會」民調結果,首次確定本港已非和諧社會,七項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全面惡化;同時更發現支持以激烈手法抗議的並不限於「八十後」,而是跨年齡組別趨勢。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分析指,曾蔭權上任後具體政策不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只會零碎地「派糖」,加上政策令人覺得向大財團傾斜,猶如容許「大笨象喺後花園跳舞踩死市民。」他警告,若政府再不對症下藥,民怨終會「爆煲」。

中大的有關研究每兩年進行一次,首次調查於二○○六年進行,最新一次則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一日期間進行,訪問約一千名市民對香港社會和諧的看法,結果發現「香港是和諧社會」的比率大跌,由○六年的百分之三十七點八,○八年微跌零點三個百分點,及至今年遽跌十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二十六點五。以一至五分量度表作評估,以三分作界線,調查首次確認香港不再是一個和諧社會,均值只得二點九八。


Image

激烈的抗爭手段,原來獲跨年齡組別的市民接受。 (資料圖片)


為求數夠票 官民矛盾激增

七項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亦較兩年前全面惡化,當中以「窮人與有錢人之間的矛盾」居首位,百分之六十四點四認為情況嚴重;而惡化得最快的是官民矛盾,百分之五十六指情況嚴重,較兩年前飆升二十五個百分點。更甚者,政府在促進和諧表現的九大範疇合格比率全線下跌,當中「促進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加強家庭凝聚力」、「照顧低下層利益」及「推動民主政治」更被評為不合格。

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前衞生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指矛盾緣於政府管理理念出問題:「過去兩、三年政府做嘢根本符合唔到民意!」他指,九七年前政府政策必須得到廣大民眾支持才推出但現在政府只要在立法會「數夠票」通過便「去馬」,如早前將舊樓「強拍」門檻由九成下降至八成是一例。再者,本地生產總值自「沙士」
(SARS(非典型肺炎))後上升達三至四成,但低下階層以至中產的收入不升反跌,令香港出現仇富情緒。

王卓祺指,激化香港深層次矛盾的主因是曾蔭權上任以來,未有推出具體政策解決,若政府再不作出回應,終有一天民怨會「爆煲」。他更指,香港過去曾經因貧富懸殊及青年出路問題出現「六七暴動」和八一年的青年暴動,隨後政府才作回應,推出一系列的社福政策。他拒絕評估本港是否會再面臨一次暴動,但促政府定期舉行高峰會聽取民意,並就公平競爭法立法和為低下階層提供收入補貼,緩和社會深層次矛盾。


Image

曾蔭權


Image

貧富懸殊被視作導致社會不和諧的主要因素之一。 (羅君豪攝)


Image

曾蔭權推出慳電膽券計劃被指益親家,激發民怨。


形勢嚴峻 只欠一個激發點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民怨積累多年,政府卻採取鴕鳥政策,他認同目前形勢嚴峻,若不小心處理,社會有條件暴動,只欠激發點。中產動力主席馮煒光也指,社會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置業難更添怨氣。

對於有關調查結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只是把政府所有有關扶貧的措施「背讀」一次作回應。


Image

梁先生(保安業):「依家係五區公投等嘅政治問題先令社會唔和諧,好似忽然多咗好多人出嚟反對政府,相信係某啲議員太過激進先帶起呢個氣氛。」


Image

陳小姐(旅遊業):「政府嘅政策都冇為市民着想過,咁梗係唔和諧,依家啲嘢全部向大財團傾斜,搞到有錢嘅就住豪宅,冇錢嘅就連樓都租唔起!」


Image

陳先生(待業):「貧富懸殊係社會矛盾嘅主因,因為政府冇做嘢去改善基層生活,搞到有錢嘅就愈嚟愈有錢,窮嘅愈窮。」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409/00174_001.html (有片)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19:33

恐重蹈六七暴動覆轍

【本報訊】香港社會表面看似安定繁榮,但過去數十年,先後多次發生流血暴亂事件,起因多與民生項目加價、勞資糾紛有關,當年暴亂的導火線實則與現時的社會矛盾相近。而多次暴亂事件中,因土製炸彈造成大量死傷的「六七暴動」,最令港人刻骨銘心。

Image

六七暴動


一九六六年,青年蘇守忠因抗議天星小輪加價而絕食靜坐,遭警方以阻礙行人道為由逮捕,引發遊行示威,九龍連續兩晚發生騷亂,故事件又稱「九龍騷亂」,造成多人死傷,逾千人被捕。

勞資糾紛爆警民衝突200傷

而港人為權益抗爭的「九龍騷亂」,被視為翌年「六七暴動」的激發點。六七年,本港先後發生多宗勞資糾紛,新蒲崗塑膠花廠五月的一宗勞資糾紛觸發激烈警民衝突,後更演變成歷時長達七個月的暴動,期間有十名警員殉職,二百多人受傷,大部分是被俗稱「菠蘿」的土製炸彈奪命或炸傷。

一九八一年聖誕節凌晨,中區一宗輕微交通意外,肇事司機不慎撞傷一名路人,卻演變成小規模騷亂。港府八四年大幅加的士牌費,極度不滿的的士業界一連三天罷駛遊行,全港交通及市面秩序陷入一片混亂,當局一度派出防暴警察鎮壓。


Image

1981年騷亂


而八九年「六四事件」後,六月六日晚上,旺角彌敦道一帶數千車輛慢駛悼念,卻變成燒車騷動,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造成警民共十一人受傷,拘捕二百人。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19:41

市民反對曾蔭權做特首 升至46%

【本報訊】社會怨氣積累,市民對曾蔭權和政府的不滿愈加明顯。香港大學民意網站昨公布,反對曾蔭權繼續任特首的比率顯著上升四個百分點,高達四成六;而五項評價政府表現的指標,除維持經濟繁榮外,與中央關係、維護人權自由、推行民主步伐、改善民生的不滿比率均創○五年一月來新高,民調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直指,情況值得關注。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定期就曾蔭權民望和政府表現進行調查,最新一次於三月廿三至廿五日進行,以電話訪問一千零十二名市民,發現對比半個月前的調查,支持曾蔭權繼續當特首的比率明顯下跌四個百分點,跌至三成八,反對他當特首的比率上升四個百分點,升至四成六。市民對政府表現的不滿程度,則較一個月前升一個百分點,升至三成五。

至於政府五項具體政策範疇的滿意度,處理與中央關係的滿意度勁跌十個百分點,跌至百分之五十,而不滿比率也升八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廿二。維護人權自由的不滿程度上升六個百分點,升至百分之三十四;推行民主步伐的不滿率也上升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三;改善民生的不滿意率上升兩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九。唯一不滿比率未創新高的是維持繁榮經濟,僅百分之三十四不滿,低於○九年三月的百分之四十二。

四範疇不滿度創新高

鍾庭耀指要注意在與中央關係、維護人權自由、推行民主步伐、改善民生四方面的不滿比率均創○五年一月以來新高,他雖然不剖析數據,但指附錄的「民意日誌」中列出過去三個月本港發生的大事,包括市民關注樓價高企、馬頭圍道唐樓倒冧、高鐵撥款獲通過、泛民主派發起五區公投等,各界可自行判斷事件對數據的影響。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說,市民不滿曾蔭權和政府表現很正常,因為政府最近把沒有得民心的政策出台,他提醒政府需小心處理更具爭議的最低工資立法、醫療融資等項目。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19:47

不分老少 150萬人贊成激烈抗爭

【本報訊】衝擊立法會、拉鐵馬、瞓街、絕食苦行,外界認為「八十後」的抗爭手段愈來愈激烈,不過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卻發現,激進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合共有近四分一來自不同年齡組別的受訪者認同以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以全港六百萬成年人推算,即有一百五十萬人贊成激烈抗爭。

掟蕉奏效 抗爭如傳染病

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指,激烈抗爭如「傳染病」,市民見到議員「掟蕉」,結果成功爭取政府把生果金增加到一千元,市民覺得「招數」有效,就會效法,迫使政府讓步。

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九的受訪者認同以激烈手法表達訴求,較○八年同一調查上升四點五個百分點,再分析年齡組合,更發現不僅是「八十後」認同採取激烈手法,其他年齡組別亦然,分析指這是一個跨世代的現象。

另外,市民對「動手」和「動口」的爭取權益手法亦有不同看法,在「反高鐵」行動中,「八十後」青年在立法會門外與警方有肢體衝撞,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四的受訪者認為行為屬非常激烈/激烈;至於公社兩黨在五區補選中以「全民起義」和「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等口號,則只有近半受訪者認為是非常激烈/激烈。

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永謙指,市民認為用激烈手法可以爭取訴求,相信調查結果會反映在二○一二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屆時將有更多邀進派進入議會。王卓祺則認為,當這一百五十萬贊成激烈抗議的市民在自身權益受損時,亦會選擇用激烈手法逼政府回應,加上「八十後」標榜「快樂抗爭」,並未意識到激烈抗爭的後果,擔心政府最終「忍唔住」會用法治手法作回應。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19:52

過去兩年發生的爭議事件

08年5月 政府委任多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多人被揭持有外國護照,又拒披露薪酬,令輿論嘩然,最後部分人在壓力下放棄外國護照及公布薪酬,但至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認受性仍然很低。

08年7月 政府宣布豁免外傭稅兩年,同年九月始生效,但因計劃漏洞處處,引起混亂,部分僱主為求享盡優惠更提早炒外傭。

08年8月 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退休後加入新世界,被指有利益衝突,立法會最終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事件。

08年9月 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環球金融海嘯,本港數以千計雷曼債券苦主損失慘重,多次上街遊行向銀行追討損失,也力斥政府、證監會等監管不力。

08年10月 施政報告拒接納各界要求把生果金加至1,000元,黃毓民向曾蔭權「掟蕉」宣洩不滿,政府後來在輿論強大壓力下,終屈服把生果金調高。

08年12月 泰國局勢動盪,大批港客滯留,但港府反應遲緩,未有如同內地及澳門派包機撤僑,有港人為撲機位返港而遇上車禍喪命,港府被轟應變差。

09年5月 墨西哥旅客將人類豬流感帶來港,政府封閉他入住的維景酒店七日,惹來旅客不滿;後來又斥巨資購入大批豬流感疫苗,卻因有副作用,注射率極低,大量疫苗隨時報廢,浪費公帑。

09年10月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推出慳電膽優惠券,被揭發其親家為慳電膽代理,有利益輸送之嫌。

10年1月 立法會通過撥款669億元興建高鐵,過千人在立法會外集會反高鐵,當中不乏80後青年。

公民黨、社民連五名立法會議員辭職再參選,發動變相公投,讓選民就政改表態。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20:39

香港《蘋果日報》

中大民調 港人首次認為社會不和諧
學者:施政肥佬
(fail(不合格)) 民怨日深 遲早暴動

【本報訊】中文大學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對社會和諧的評分跌穿分界線,即港人首次認為香港不和諧,並估計現時全港 150萬人認同激烈抗爭,以要求政府回應訴求。學者認為,一切源於政府多項施政「肥佬」,拖延民主進程,助長官商勾結,加深官民矛盾。一旦任由民怨繼續升溫,最終可能「爆煲」,引發暴動。

記者:白琳、黃偉駿

Image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兩年一度的和諧社會民意調查,和諧度評分僅得 2.98,即香港人認為社會不和諧。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每兩年進行一次和諧社會民調。該所今年 2月底至 3月訪問 1,005名市民,僅 26.5%認為現時社會和諧,比兩年前的 37.5%跌逾 10個百分點。過去民調的和諧度評分( 5分最高, 1分最低)都逾 3.1分,比 3分的分界線略高。但今次的評分只有 2.98,即港人首次認為社會不和諧。

調查又發現,七項影響和諧的因素中,五項惡化,其中政治紛爭落差最大, 08年僅 38.5%贊成政治紛爭嚴重,今年升至 59.2%;官民和貧富矛盾也加深。受訪者對政府促進和諧的各項表現滿意度更全線下跌,四項的不合格比率高於合格比率,其中 44.7%認為政府推動民主政治不合格,比兩年前的 34.3%高約 10個百分點。

150萬人認同激烈抗爭

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指出,以上因素導致越來越多人認同激烈抗爭。 25.9%受訪者同意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比兩年前的 21.4%高。以本港成年人口推算,他估計全港 150萬人認同激烈抗爭。

對於公民黨及社民連以「全民起義」宣傳五區公投, 50.1%受訪者認為「激烈」, 26.6%認為「唔激烈」。 62.4%認為 80後反高鐵青年在立法會外有肢體衝撞屬「激烈」行為, 18.5%認為「唔激烈」。

王卓祺又指, 80後受訪者尤其不滿官民矛盾及傾向接受「起義」的用詞,但他認為五區公投乃對中央挑釁,只會令社會更不和諧。各年齡層認同激烈手法比率相若,屬跨世代現象,「唔單止 80後激, 50後都激,政府好難搞。再唔推實質措施,遲早會爆煲。

反高鐵學生:政策係暴力

研究所榮譽研究員、前衞生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說,難以估計何時爆煲,但當社會民怨沸騰,再加上突發事故,就可能引發暴動。他擔心,認同激烈手法的受訪者比率上升,或助長立法會議員的激烈行為,「下屆立法會可能唔只兩、三個激進議員咁少。

大學生曾小姐今年曾參與元旦遊行及反高鐵運動,「我本身係基督徒,身邊啲朋友、教友都會問我係咪好激進……所謂暴力其實係要睇番個處境,好似政府政策令到貧富懸殊加劇,都係一種暴力。」科技大學學生鄭先生曾參與反高鐵運動,「我覺得推吓鐵馬一啲都唔激進,好奇怪,可能係中國人嘅特性,做啲比較同平時唔同嘅嘢,就俾人感覺係激進同負面。根本平常到不得了,以色列啲小朋友 7、 8歲就揸住火箭炮通街走啦。」

我們的香港…
貧富懸殊領先全球


當山頂樓價快炒至每平方呎 10萬元之際,本港仍有多達 123萬人活在貧窮線下,大部份三餐不繼,住在籠屋與板間房,過着非人生活。

窮人再努力 也難找出路

聯合國去年 10月公佈的報告指出,香港在全球 27個先進經濟地區的貧富懸殊積分最高。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永謙表示,二、三十年前窮人不會仇視有錢人,「因為佢哋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可以向上爬,總有出頭天。」

近年社會表面越來越富庶,但窮人整體收入不升反跌,貧富懸殊加劇,「o依家就算幾努力,窮人都未必搵到出路。」他建議政府應考慮推出全港性的交通津貼及家庭就業補貼,幫助低收入人士。


Image
貧者越貧,香港仍有 123萬人活在貧窮線下,政府繼續懶理草根聲音。


官商勾結沒完沒了

回歸以來,政府跟發展商的利益輸送一直沒有停止,是激化民怨的主要因素。先有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賤賣紅灣半島予新世界發展,退休後旋即轉投新世界任職高層,近期又有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強行通過降低強制拍賣舊樓門檻,令小業主任由發展商宰割。

規劃署早前公佈新界東北發展規劃,被民間團體揭發多間大型發展商包括恒基地產、新鴻基地產及長江實業早着先機,在區內收購大量農地,其中恒基更將粉嶺北馬屎埔村百多戶老農民以賤價「恩恤」逼走。


Image
梁展文事件、強行通過強拍降低門檻、明益發展商,不斷激化民怨。


傾側大財團 罔顧小市民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建議,政府應盡快推出公平競爭法,推行政策時不能一味傾向大財團,罔顧小市民利益。

政改空談普選無期

特首曾蔭權上任後揚言在政制改革上「玩鋪勁」,但只是空頭支票, 05年及 09年先後兩次拋出政改方案,不但不理民意堅持保留立法會功能組別,也始終不提普選時間表與路線圖,不肯回應絕大多數港人的民主訴求。

保功能組別 改善都唔傾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永謙認為,功能組別源於殖民地時代政黨發展尚未成熟,要專業界別的精英議員配合施政。本港現已有大政黨,市民自然質疑功能組別代表性,政府增加五席區議會功能組別的方案不獲市民接受,政府應讓一步,討論如何改善,「連點樣改善都唔肯傾,政改就會拖落去。」

公民黨陳淑莊認為,社會不和諧歸根究柢是政府遲遲不肯推動普選,加深官民衝突,要解決根本問題,是盡快定出普選路線圖及時間表。


Image
普選路線圖欠奉,功能組別廢除無期,政制改革從來未嘗玩鋪勁。


保育走精面耍手段

從強拆灣仔利東街、中環天星與皇后碼頭,到近期保育中環永利街唐樓群,爭議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民間媒體思網絡總監鄭敏華認為,歸根究柢是政府沒有尊重民意,無論是拆樓還是保育,諮詢公眾過程毫不透明。

吸取了教訓 仍漠視民意

她說每次保育抗爭後政府都有吸取教訓,但不是學會了尊重民意,而是學懂「走精面」。以永利街為例,市區重建局由最初企硬拆卸所有唐樓,到突然 180度宣佈全數保留,表面上是回應了社會訴求,但永利街的居民事前完全蒙在鼓裏,「佢哋好多等緊俾市建局收購或安置,你突然話唔收,令佢哋失晒預算。」近期已有評論指出,市建局聲稱保育只是耍手段壓價,目的是最後以賤價收購永利街。


Image
永利街唐樓群忽然得以保留,居民預算大失,最終還可能要賤價賣產。


和諧社會民調(只列部份)

項目:和諧度評分*  2010年: 2.98分  2008年: 3.18分

項目:窮人與有錢人的矛盾嚴重  2010年: 64.4%  2008年: 61.9%

項目:政治紛爭嚴重  2010年: 59.2%  2008年: 38.5%

項目:市民與大財團的矛盾嚴重  2010年: 56.8%  2008年: 48.4%

項目:市民與政府的矛盾嚴重  2010年: 56.0%  2008年: 31.0%

項目:推動民主政治不合格  2010年: 44.7%  2008年: 34.3%

項目:發展經濟、創造就業不合格  2010年: 32.5%  2008年: 18.9%

項目:同意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  2010年: 25.9%  2008年: 21.4%

項目:反高鐵 80後青年在立法會外的肢體衝撞手法「激烈」  2010年: 62.4%  2008年:不適用

項目:全民起義口號「激烈」  2010年: 50.1%  2008年:不適用

* 1分最低, 5分最高, 3分即「一半半」


資料來源: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民調詞語:「激烈」定「基進」?

中大的民調內容多次出現「激烈」一詞,但究竟何謂激烈? radical這個字本身中性,在香港普遍譯作「激進」,一般人感覺負面。有些社運人士認為,譯作「基進」更準確。

抗爭「激」在非常規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羅永生指出,「基進」( radical)意指深入根基,例如反思事物最基本性的問題,提出徹底改變。反高鐵運動提出反思香港的發展模式,可以說是「基進」。

羅永生指出,基進不一定涉及「激烈」或「激進」的行為或行動。至於現在大家談論香港近年出現所謂「激」的抗爭方式,他認為,那其實只是香港常規以外的方法,用香港的說法,就是「出位」的手法,而非極端的手段;常規以外的方法逐漸為港人接受,是因為香港不同環節都變得僵化,「常規嗰套根本唔 work、無效」。


本報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09&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3911507 (有片)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20:48

特稿
京憂港走向民粹主義


國家總理溫家寶多次要求特區政府解決深層次矛盾,中央其實早已察覺特區社會不和諧,不同階層矛盾日漸激化,整個社會踏上民粹主義之路,影響社會穩定。有泛民主派中人認為,若北京拒絕在政治體制引入民主普選,令特區政府施政充份反映民意,香港社會不和諧的局面根本無法解決。

官員查問為何要上街

有港區政協委員透露,近年香港社會不斷出現激烈抗爭事件,而且不再限於政治議題,中央一直高度關注。今年舉行兩會期間,不少內地官員向政委們查詢香港社會越來越多抗爭行動的原因,有港澳辦高層官員更直言,不明白為何這麼多香港青少年上街,又說香港情況已較內地好,為何香港青年一輩要以激烈抗爭行動表達不滿。

另一名泛民中人則說,北京十分關注香港社會走向民粹主義,甚至認定五區公投、社民連冒起是進一步激化民粹思想。不過,他向中央的「中間人」表明,就算中央打擊社民連、甚至全面封殺五區公投,並不代表可以令香港社會走出民粹化的局面,「o依家唔係一個黨、一個運動問題,而係成個社會有好多怨氣,政府完全忽視。」他認為若北京繼續忽略民意,拒絕在政治體制引入民主普選,令市民意見可以在制訂政策時得到充份反映,香港社會不和諧局面,只會越來越嚴重。


本報記者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Apr 9th, '10, 20:56

港大民調 特首民望又跌

【本報訊】上月初民望一度回升的特首曾蔭權最新評分再次下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上月底進行的調查顯示,曾蔭權(圖)評分較上月初跌 0.6分至 52.5分,支持度也跌 4個百分點至 38%,他處理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滿意度更較三個月前急跌 10個百分點,不滿他維護人權自由表現者也激增 6個百分點。

Image


不滿處理與中央關係

上述調查在上月 23至 25日進行,共訪問 1,012位市民,曾蔭權評分由 3月初的 53.1分跌至 52.5分,支持他出任特首比率也由 42%跌至 38%,反對他出任特首者則較 3月初增加 4個百分點至 46%。

與此同時,市民對曾蔭權處理與中央關係的表現不滿大增,由去年 12月的 14%升 8個百分點至 22%,滿意他處理與中央關係者則由去年底的 60%急跌 10個百分點至 50%。市民過去三個月對他維護人權自由方面表現的不滿度也上升,由原來 28%增加 6個百分點至 34%,滿意他的維護人權自由表現者則由 45%跌至 42%。曾蔭權改善民生方面的表現仍未見好評,滿意其表現者只有 23%,較滿意他推行民主步伐所得的 29%更低。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指,調查結果明顯反映市民不滿曾蔭權處理特區的定位問題,「市民好希望特首可以好獨立咁反映香港人意見,而唔係希望佢完全聽晒中央支笛。」

曾蔭權及特區政府民望

曾蔭權評分  23-25/3/2010: 52.5分 與上次調查比較:↓ 0.6分

支持曾蔭權出任特首比率  23-25/3/2010: 38% 與上次調查比較:↓ 4個百分點

反對曾蔭權出任特首比率  23-25/3/2010: 46% 與上次調查比較:↑ 4個百分點

滿意政府處理與中央關係  23-25/3/2010: 50% 與上次調查比較:↓ 10個百分點

不滿政府處理與中央關係  23-25/3/2010: 22% 與上次調查比較:↑ 8個百分點

滿意政府維護人權自由表現  23-25/3/2010: 42% 與上次調查比較:↓ 3個百分點

不滿政府維護人權自由表現  23-25/3/2010: 34% 與上次調查比較:↑ 6個百分點

受訪人數: 1,012人


資料來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Re: !!香港陷暴動邊緣!!

Mar 21st, '12, 21:01

「做啲比較同平時唔同嘅嘢,就俾人感覺係激進同負面。根本平常到不得了,以色列啲小朋友 7、 8歲就揸住火箭炮通街走啦。

最欣賞呢句,雖然我唔贊成搵啲細路哥去打仗,不過我認同以色列嘅全民戰備教育。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