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封禁嘅熱論同要聞
Jun 10th, '10, 19:55
10-6-2010
香港《蘋果日報》
希望中國不再特色當中國不再特色,相信就是民主的來臨。
先看世博,當中所見正是中國人民的特色:爭。《論語》從來都不是中國禮儀的代表,中國人民正正是孔子的敵人。由坐公車去世博要爭上車,到取中國館預約票又要爭崩頭,電視台拍到的一個片段,是一名外國人邊搖頭邊反方向從人堆走出來。
老外不明白為甚麼要爭。他沒有讀中國歷史,不會唱《義勇軍進行曲》,不知道中國人的生活是充滿血、淚、汗。鄧小平一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讓中國官場繼續貪污,法治嗚呼,黎民喊苦。中國的人民從來都沒有基本的保障,生活上的一切,由以前帝王「開恩」施予,到當年六四向中共乞求不成到今日要維權,中國人民已經慣了要爭。
不爭就活不下去。
公民意識先於民主出現
爭奪的心態深深在人民的意識中扎根,民主的種子就難以發芽,因為人們沒有公民意識。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近日的扮傷殘走快速通道事件。人們都只從自己利益出發,佔到便宜就高興,卻苦了一群真正有需要的人士。這樣的人民,就最容易受權力操控。只要當權者給一點甜頭,他們就會乖乖擺尾。簡單一句,就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中共政權的既得利益者,都是抱着這樣的心態,盡一切努力維護自己那既有而不合理的利益。中國最後變成只有兩種人:窮人與富人,並沒有最重要的中產作緩衝階層。然後這種意識,就會一直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偏偏民主社會的出現,先要有公民意識的出現,當人人都知道自己最基本的權利得到保障,就不會再惶惶不可終日,社會就能出現真正的和諧,民主就不會變成大多數人的暴政。
普世價值被冠中國特色
說來說去,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中國沒有法治,權力不受監管,任何普世價值在中國領土上都變得太有特色,國際公約中簡單的選舉法也被喬曉陽先生加上「合理的限制」,變得十分「中國特色」。樂觀的學者認為待胡溫再下台,老一輩的中共要員都死清光(最怕他們變人瑞),中國就能有民主;只要中國有民主,香港自然就能有。希望在這之前,香港仍未「被特色」掉,依然保留着劉夢熊大師最討厭的殖民地特色。
不知道這一天要等多久?
伍詠欣
自由撰稿人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55&coln_id=13038774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